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兴安盟工作委员会
第十六次会议对盟行署关于全盟精准扶贫
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盟行署: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兴安盟工作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16年11月25日召开,书面审议了盟扶贫办受盟行署委托提交的《关于对全盟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报告》。经会议审议,同意这一报告。
会议认为,近年来盟行署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有关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精神,建立扶贫工作机制,开展扶贫脱贫一系列工作,通过有效的帮扶措施,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围绕到2020年实现贫困群众和全盟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克难攻坚,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52.2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10.5万人,走出了具有兴安特色的扶贫开发工作路子,我盟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会议认为,到2020年全盟实现脱贫进小康的目标任务艰巨,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我盟贫困人口大多处在偏远、生态环境较差、自然资源贫乏的地方,减贫脱贫成本高,稳定性差;在扶贫项目措施、精准脱贫管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增强;部分群众主动脱贫意识不强,依赖思想严重等等。为此,会议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以“十项工程”为抓手,持续抓投资、上项目、争资金,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我盟到2019年达到“人脱贫”、“县摘帽”的要求,实现稳步脱贫。我们必须加大抓投资、上项目、争资金的力度,强力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没有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就没有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更完不成“摘帽”的任务。我们必须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找路子、求突破。把招商引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任务来抓。我们既要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又要铺天盖地的小项目。以“十项工程”为抓手推动项目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加大农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要解决好我盟110万农牧民稳定增收、10.5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问题,必须在如何利用好1500万亩耕地资源、3900万亩草牧场资源上的做好文章。我们要抓住机遇做好农牧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当前要学习掌握好国家政策导向,在种养业内部结构调整上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牧民,改变传统种养习惯,适应市场变化需求,调整种养业结构。在种植业方面短期内在压缩玉米种植面积上要有硬措施、求实效。在养殖业方面重点是在舍饲养殖、品种改良方面持续抓好,抓出成效。同时,宣传、贯彻、落实好农林牧区土地“三权分置”政策,使我盟耕地、草场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农牧民稳定增收提供保障。
三、加大对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群体的救助力度。要适当提高精准扶贫对象的医保报销标准,扩大报销范围,创新救助方式,并与农村低保、危房改造、就学资助和应急救助等结合起来,着力减轻因病、因残致贫返贫困难群体的负担。对有条件的旗县市政府应针对因病致贫家庭中伤病人员的实际情况为其购买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用以弥补其医保报销不足。同时,完善城乡医院结对共建机制,推进医疗资源向乡镇下沉,方便困难群众享受医疗卫生、康复等服务,降低低收入农户的医疗服务支出。
服务热线:秘书处:0482-8268008、8268004 传真:8268050 信访科:8268014、8268012